什么是美洲大蠊?
美洲大蠊是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,别名蟑螂、菜婆虫、偷油婆。成虫体长29—35毫米,红褐色。翅长于腹部末端;触角很长,呈丝状;有复眼,单眼2个;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,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;足长,多刺,跗节5节;腹部10节,第6—7节背面有臭腺开口;雄虫第9腹板有1对刺突;尾须1对。
美洲大蠊呈世界性分布,在中国分布于天津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其对温度要求较严,善疾走与短距离飞行。喜食腐败变质食物,也喜食糖,在热带地区能捕食其他小虫甚至自相残杀,吃掉同类卵鞘。雌虫成长1—2个星期便产卵,一生可产30—60个卵鞘,多至90个。卵鞘初期为白色,渐变褐至黑色,每鞘有卵14—16粒,卵期约45—90天。若虫期长约1年多。无雄虫时,雌虫能产不受精卵鞘,其中部分孵化出雌若虫。
美洲大蠊能携带多种病原体传播疾病,如痫疾、伤寒、霍乱、阿米巴病等。中国报告从其体中分离到痫疾杆菌、沙门氏菌、绿脓杆菌等40种,还携带多种病毒,如乙肝表面抗原、脊髓灰质炎病毒、腺病毒。美洲大蠊具有健脾消疳,活血通络,利水消肿之功效。用于肋痛、症痂、疳疾、心悸、气喘、水肿。外用可消肿生肌,用于烧烫伤及各种创伤、溃疡。
2024-05-21 15:02